“如果按照大家公布的订单数(统计),都有1亿了 。我们没有参与这个‘通货膨胀’。现在车企晒订单已经变得偏营销 ,不利于产销的匹配,容易‘自己给自己挖坑’。 ”日前,蔚来董事长李斌在“2025蔚来日(NIO Day)”上的这番表态 ,如同一面镜子,照出了当下汽车行业存在的“订单注水”乱象 。
近年来,新车发布伴随“订单捷报 ” ,已成为行业标准动作。从“1小时破万”“72小时破10万”,到订单量以分秒计,在款款皆爆品的外衣之下,华丽的数据令人眼花缭乱 ,仿佛中国消费者“买车如买菜 ”。即便是动辄几十万元的汽车,消费者也能在未见实车的情况下轻松下单,中国车市俨然进入“秒光时代” 。然而 ,现实却往往与之形成鲜明反差,由虚假繁荣堆砌的营销泡沫一戳就破。
据媒体报道,有业内人士统计 ,自年初至今,中国乘用车小订数已突破5000万辆,其中80%都是在新车发售72小时内完成的。作为参考 ,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公布的最新数据,今年1—8月,全国乘用车累计批发销量约1793.4万辆 ,累计零售销量约1469.8万辆。两者之间的差距一目了然 。
不仅如此,小订或盲订的转化率也相对较低。某新能源车企董事长公开表示,小订或盲订的订单转化率只有10%。以去年三季度上市的一款对标特斯拉Model Y的新能源车为例,官方宣称其上市72小时订单破3万辆 ,然而直至今年7月,该车的总交付量仅为5万辆 。
车企为何对小订数据如此“情有独钟”?笔者认为,背后有三重驱动逻辑。
其一 ,营销绑架与从众心理。在新能源赛道高度同质化的今天,“销量即声量”成为共识 。消费者担心未来维修难、保值低,因此倾向于选择“爆款 ”以避免成为“小众车主”。因此 ,部分车企不惜通过刷单制造热销假象,误导消费者决策。
其二,向上管理与资本游戏 。小订数据不仅是给消费者看的“信心指数” ,更是给投资者和内部高管的“成绩单 ”。
其三,部分车企被迫“随大流”。当订单“注水”狂欢成为主流,坚守定力 、不愿造假的企业反而会面临更大压力 ,其需要投入更多资源、精力、成本,才能对冲虚假信息的干扰 。而投机取巧者却能以低成本的话术迅速抢占市场份额,且由于数据不公开 、难核实,“注水 ”几乎无法律风险。
不过 ,订单“注水”虽能短期制造声量,长期却危害深远,这种饮鸩止渴式的营销策略 ,不仅会对品牌价值造成不可逆的伤害,也不利于汽车产业的高质量、可持续健康发展。
首先,这种虚假营销会误导消费者决策 ,以虚假热销信息干扰用户判断,可能导致用户选择并不适合的产品;其次,订单“注水”也会影响排产计划 ,易造成库存积压与资源错配;再次,诚信企业的生存空间遭到挤压,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循环;最后 ,这种虚假营销还将损害行业公信力,当“爆款 ”频频在交付端遭遇“见光死”,消费者对企业公布的任何数据都将持怀疑态度。
值得注意的是,监管部门已然亮剑 ,整顿汽车营销乱象,推动行业回归理性 。9月10日,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《关于开展汽车行业网络乱象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》 ,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为期3个月的汽车行业网络乱象专项整治行动,集中整治非法牟利、夸大和虚假宣传 、恶意诋毁攻击等网络乱象。
与此同时,部分车企开始主动“去泡沫” ,明确拒绝公布小订数据,转而强调“锁单率 ”“交付目标”等实质指标;也有车企高管公开批评注水现象,呼吁行业回归“用产品说话”的本质。
汽车行业的竞争 ,本质是技术、产品与服务的竞争,而非数字游戏 。当消费者愈发理性,监管日趋严格 ,“注水”订单的生存空间必将越来越小。车企若继续沉迷于“小订神话 ”,终将面临信任崩塌与市场反噬。唯有放下对虚假繁荣的执念,聚焦真实用户需求、提升产品力与服务体系,才能在新能源下半场的淘汰赛中站稳脚跟 。
在线股票配资平台:上海股指期货配资-乘联分会:5月新能源乘用车国内零售销量达102.1万辆 同比增长28.2%
上海股指期货配资:什么股票配资平台安全-特朗普政府拟挥刀砍环保 拜登发电限排令恐成废纸
上海股指期货配资:炒股配资股票-美商务部长称8月1日加征关税期限将不再延长
热点:如何办理股指期货-净利同比增1.8%~46%!助贷平台奇富、信也、乐信财报出炉,这些变化值得关注
湖北配资平台:期货配资开户-WAIC2025闭幕:参观人数预超35万人次 投资额超150亿 上海打造AI产业高地
上海股指期货配资:配资公司行情-特朗普威胁对进口药征收200%关税!留给企业至少一年“缓冲期”